京津冀印刷包装诚信保障机构

huabeiyinshhua.com
电话:0316-2607369 微信:15932161510

回忆一九六五年

我于1946年出生在天津,从小喝海河水长大。在海河边学校学习,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于1963年7月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并保送到天津五十四中学读高中,但因家父不幸因公伤亡故给家庭生活造成困难,无奈只好选择走向工作岗位,在学校推荐下成为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一名代培电器技工,这样从1963年9月至1965年8月在天津毛纺厂边,工作边攻读业余中专课程。
但这时国家出于国内外严峻的政治形势,提出备战、备荒、建设“大三线”的战略方针,我也开始走向人生新的转折,有关单位指派我奔赴宁夏支援内迁厂的三线建设,时至今日我清晰的记得1965年8月19日,在天津东站由负责人申明顺将我和认识的天津同伴林鹤柏二人送上开往北京的列车。我没坐过火车更没去过北京,心情只是兴奋和高兴。到北京仪器厂后由当时的工会负责人郭月清安排我二人食宿,并由当时的人事厂长王云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仪器厂要将好人、好设备、搬迁到一个叫宁夏青铜峡的地方,并要我们年轻人做好吃苦准备,同时又说青铜峡是塞上江南,农田灌溉是自流式,让我们心中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憧憬。
记得最清楚的是1965年8月20日在北京站台上北京仪器厂有关领导组织有关科室、车间人员欢送我们准备奔赴西北的支内建设人员,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午三点开往兰州的43次列车缓缓驶离北京站,在车上我们才发现我们的这节车厢基本上全是北京仪器厂内迁职工和我们内调人员。记得印象最深的年轻人侯桂敏开朗、健谈,以及北仪老职工胡炳恒的亲切的面容,让我感到轻松不孤单,一晃列车驶到青龙桥,听说这个路段要用两个车头牵拉后推方式翻过此段弯路,趁列车停下时间下车瞻仰了发明这项技术的中国第一个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铜像,在这位先辈的铜像面前大家都肃然起敬,大约半个小时后列车驶离车站向北驶去,随着列车员报站,只知道宣化……张家口……集宁……卓资山……呼和浩特……包头……五原……临河等几十个站的后退,我的心情又兴奋变得迷茫,迷惑。天啊,怎么铁路两边全是荒漠,到站的站台是那么简陋,全车的人也渐露迷茫之意。列车大约行驶27个小时左右终于在1965年8月21日晚7点左右到达青铜峡车站,带队负责人喊大家下车,我背着简单的行李随大家下车后看到四处满目苍夷、荒山、黄坡,心情低落而沉闷,幸亏有先到的北仪老职工前来欢迎接站,乘卡车把我们带往目的地,看到黄河铁桥后,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是修建青铜峡水电站,拦河大坝用外汇买的英国钢铁大桥,终于有了不见黄河不死心的概念。
到了生活住宿的地方,一看是简易的土坯房和据说是当地面粉厂的一个大仓库作为我们近百人的宿舍,当晚吃饭连个碗都没有,当时北仪先到的老职工史天祥、郑惠英夫妇二人给我们拿来了碗并热情的请我们到他家吃了饭,心中感到非常温暖。使这份友谊持续到现在。当时全厂职工、领导团结一心,齐心备战,厂房边改造边安装设备,只是晚上回到集体宿舍想起家中的亲人,想起天津的解放桥,劝业场、渤海大楼、小白楼、、等海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心中充满失落。但为了工作,郁闷的心情只能在工作之余回忆中度过每一天,艰苦的生活天天延续,但根本一条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努力建设大三线,尽快让青山试验机厂早日投入生产,保证祖国建设科研的需要。终于在1965年12月20日青山试验机厂胜利搬迁及投产大会在新建的职工食堂召开,当时的部、局代表、宁夏区代表、青铜峡县代表、本厂党委书记黎园以及厂长戴培林讲了话,从此全体职工安心努力工作。
2018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