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印刷包装诚信保障机构

huabeiyinshhua.com
电话:0316-2607369 微信:15932161510

支援三线有感

在我国多数的中年老人,都经过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很多作家也为他们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但我很少看到歌颂三线建设的文学艺术作品。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人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离家乡和亲人,抛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拉家带口,扶老携幼来到穷山僻壤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的山沟里,无怨无悔地为三线建设付出。下面我点滴介绍1965年从北京搬迁到宁夏的一些经历。
当年,国家把北京仪器厂一分为二,将少部分职工和设备搬迁到宁夏青铜峡的牛首山下。你里是西伯利亚的大风进入内地的风口,因此,每年春季飞沙走石,有时几米外都看不清楚。新厂址地处盐碱地,水是苦味的,不能饮用和灌溉,所以,青山的人们不久就不得不到数里外的黄河取水饮用。简单的日用品也要到五里外的青铜峡镇购买,公交车是没有的,人们只好手提肩扛地从镇上搬回来,刚开始,人们都临时住在距工厂两里远的地方,路上为避风沙,女职工一个个都用纱巾裹着头,艰难地去上班。那里的食品制造工艺很差,酱油没有酱油味,豆腐则是硬棒棒的,糕点就好似干饼,从大城市来的人们很难适应,不得不从外地弄些食品来改善生活。许多探亲或出差归来的人,都会大包小包带回各类食品和用品维持生活。
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青山厂的职工凭着建设三线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使青山人成为人人奋进,个个争先的团结友爱的团队。从到青铜峡开始就不断地取得了好成绩。
青山厂于1965年10月初开工生产,一个月后就产成了三十台K—2线材扭转试验机,实现了“搬得快,站得住,打得响”的既定目标。紧接着,在北仪厂已试制两年的WJ—10万能材料试验机,也在开工半年后试制成功,正是捷报频传。
我和老头子游克邵,都是1958年调入北仪厂的,老头子原在一机部沈阳机械研究院搞工厂设计,到北仪后一直负责试制车间的技术工作,各种新产品的工艺均由他制订,因此,WJ—10万能试验机在北仪的试制过程,他都参与其中。搬迁到宁夏时,原来的该机主管设计借故没来。到青山厂继续试制时,设计和工艺只好由他一人兼管了。
在晒图室隔壁的旧平房内,他和匡惠兴师傅等人一起,在极简陋的条件下连续奋战,攻下一个个的难关,终于完成了试制任务。该机的研制成功,使得青山厂成为众多搬迁厂中的楷模,受到一机部的表彰。
其后,我老头子又负责该产品的两次改进,先后生产了WJ—10 A和 WJ—10 B,在以后许多年里,都成为青山厂的主要产品,每年的产值均占总产值的主要部分,有时达百分之八十。
回顾在青山的经历,我要十分感谢青山子弟学校的老师们,由于他们的辛勤努力,孩子们作为优质的生源得以升至高中和大学。
我的大儿子1978年考入宁夏医学院。85年又考入西安医学院读研究生。90年又考入湖南医科大学读博士研究生,93年完成了学业。我的小儿子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83年又考入中国科学院读硕士研究生,87年到美国读博士研究生。他们两个获博士学位后,双双举家在美国工作。
我的两个儿子所以成长为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又用人才,除自身努力外,是和他们所有老师尤其是青山子弟学校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帮助分不开的。宋振北老师曾是我两个儿子的班主任,他经常和我交流孩子的表现,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王希贤老师曾是我小儿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帮助很大,极大地提高了习作兴趣。还有宋鹏远老师及很多老师,对孩子的成长给予了不同的帮助和教育。在孩子高考前,我的同事廖福和,陈曙霞、吴志涛等都热情地辅导两个孩子。两个儿子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他们的谆谆教导和辅导是分不开的,我都一一地感谢他们。
在青山子弟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成绩斐然。校址偏僻,教学条件不足的毫不起眼青山子弟学校,不断的飞出金凤凰。青山厂的孩子们从这里起步,最终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北师大、同济……等名牌大学的大有人在,进入普通高校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我对青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注:本稿摘自原青山厂员工《回忆录》                     2006.8.18